在陶土與火焰的交融中,孕育出溫潤質樸的美感,而這正是愛美作品最迷人的地方。她以看似粗獷實則細膩的手法與專注的態度,將陶藝的精髓融入創作之中,呈現出一種靜謐而深遠的韻味—古明彬
【慢品拙趣—鄭愛美陶藝個展】
|展覽時間|2025.03.14(五)—03.23(日)
|展覽地點|蘭室
|陶作者| 鄭愛美
1958年 桃園大溪出生
2025年 首次陶藝個展
推薦序
陶者古明彬
陶土與火焰的交融中,孕育出溫潤質樸的美感,而這正是愛美作品最迷人的地方。她以看似粗獷實則細膩的手法與專注的態度,將陶藝的精髓融入創作之中,呈現出一種靜謐而深遠的韻味因緣際會下,我在大溪樂齡教授陶藝,在示範完徒手捏塑技法後,初次上課的愛美,即向我表示她非常喜歡「土」這個媒材,但礙於手部皮膚因素需戴上橡膠手套捏塑而深感抱歉。在為她感到些許惋借的同時,卻也頗為同感,畢竟「土」是真的迷人啊!
教授陶藝免不了要示範,學生再依樣畫葫蘆,這樣在技法的學習上是最速成的,礙於進度,我雖無明言,但打從心底希望已習得該技法的學員能無需拘泥此技法進行創作。愛美不只一次向我致歉:沒有按照老師的示範。其實這才是我希望的!媒材、技法是為了傳達概念,這點在愛美的作品中展現得淋漓盡致。
學習陶藝的初期到如今能夠舉辦個展,愛美一路走來始終秉持著對陶藝的熱情與探索的精神。她的作品不僅展現了簡約與優雅,更融入了自身的感悟與巧思,使每件陶作都彷彿承載著時光的沉澱,散發出獨特的手感與温度。這場展覽,是她創作歷程的一個重要里程碑。希望每位來訪的觀者都能在這些作品中,感受到陶藝的純粹之美,也能體會陶人細膩與真誠。
慢品拙趣生活陶藝藝序
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博士/田心國小總務主任 陳建宏
幾年前的一個機遇,擔任大溪樂齡中心主任,幸運地與許多樂齡好朋友相知相惜,誠所謂高手在民間,這些樂齡夥伴們個個學有專精,堪稱素人藝術家。其中,鄭愛美女士更是其中的佼佼者。初識愛美姐的大作,是桃園市樂齡成果展,在眾多色彩鮮明,造型繁複的作品中,我卻一眼瞧見陳設在角落邊,一只古樸淡雅的陶杯,斑駁的古銅色卻有著迷人的風韻,透過它,彷彿重現古代文人生活,外拙而實雅。好奇的我立即打探作品主人的來歷,原來愛美姐生性低調樸實,生為舉人李騰芳家族之後,流著文人雅士的傳統血脈,儘管自小就對繪畫及手作藝術抱持濃厚興趣,卻將自身奉獻於家庭與兒女,直到四十歲才開始走出不一樣的人生。無論是參加林口社大的繪畫課程,抑或加入大溪樂齡的陶藝班,她總是全心全力的投入,自身的天份加上老師的提點,從生活中取材,每樣作品都有它的藝術性與實用性,一個簡單的蚊香座,點香後竟呈現出輕煙繚繞,若有似無的禪意;一個素雅的杯子卻嵌上緊握的指印,觸摸它彷彿感受到手溫猶存。
諸如此類兼具溫度與雅度的藝術品,就如淺酌一杯淡茶,需要細細品味,欣賞背後的寓意及小故事,感受那藏在作品裡的趣味與優雅。在講究快而准的現代生活中,人們對於美的追求卻常被忽略了,偶爾讓我們停下腳步,放松心情好整以暇,跟著愛美姐的巧手,一起慢品拙趣,享受你我的小確幸。